最近,网红 Akshat Shrivastava 声称“中国的净出口几乎占印度 GDP 的 26%”,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我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真的是这样吗?”这正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对指标进行清晰的分析,以比较两国的 GDP 增长,尽管两国的动态截然不同。 Financial Express.com 决定联系许多专家并了解这个类比。
一些研究该国经济增长的顶尖经济学家和专家强调了比较中的明显异常——
Kotak Mahindra AMC 医学博士 Nilesh Shah 强调,“20 世纪 80 年代,印度和中国的规模相似。今天的中国比印度大五倍。毫无疑问,过去 4 年来中国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包括印度在内的任何其他经济体。他们的执行能力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在中国没有异议的余地(将我们的孟买Sealink执行与中港大桥的执行进行比较)。他们不仅在7天内在武汉建起了一座医院,还确保了武汉病毒变成了新冠病毒。中国可以以诱人的薪酬从西方世界招募数千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无需担心配额和薪酬佣金),以应对芯片制裁美国”。
X 上的帖子提到,“中国正在机器人、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建立下一代出口。印度:? (不确定我们到底在做什么)我们最大的希望似乎是:向其他国家输出聪明人。而且,他们以汇款的形式汇回钱。”
IDFC第一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高拉·森·古普塔(Gaura Sen Gupta)对此似乎有不同的看法——“中国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在全球经济增长强劲、全球人口结构改善的情况下发生的。现在,在增长放缓和老龄化的全球经济中复制相同的增长模式将很困难。”
商业和工业部长皮尤什·戈亚尔 (Piyush Goyal) 最近的一项预测表明,“考虑到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印度的商品和服务出口可能在 25 财年突破 8000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只是为了比较增长程度,根据与商工部共享的数据,上一财年(2024 财年)的出口额为 7,780 亿美元。
此外,商务部数据还显示,2025财年上半年,4月至9月,印度整体出口(包括商品和服务)同比增长4.86%,达到3932.2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数据显示,“2024年出口同比增长7.1%至25.45万亿元人民币(约3.66万亿美元),进口同比增长2.3%至18.39万亿元人民币(约2.65万亿美元)。 1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军表示,2024年中国外贸增长相对较快——“中国2024年12月进出口创月度历史新高,”突破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762亿美元) ),同比增长6.8%。 2024年第四季度对外贸易额跃升至11.51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65万亿美元),季度增速也较2024年第三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中国宣布2024年贸易顺差接近1万亿美元。与此同时,印度12月贸易逆差数据显示环比大幅收窄。然而,就本财年而言,25 财年(4 月至 12 月)的贸易赤字已扩大至 2108 亿美元,而 2024 财年的贸易赤字为 1897 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原油进口增加。目前,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占 25 财年的 39%(按数量计算),与去年类似,数据表明,来自俄罗斯的进口量增加和折扣降低是这一数字的原因之一。
IDFC第一银行的Gaura Sen Gupta指出,“印度的增长模式仍然是内需驱动,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是有限的。印度的商品出口占全球1.8%的份额,但该份额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停滞不前。然而,服务业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印度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逐渐从五年前的 3.4% 上升到 4.3%。”
她认为,鉴于印度积极的人口结构将持续超过 25 年,专注于国内需求是“更好”的做法。在出口方面,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需要重点向价值链上游转移。”
印度将在未来两个财年成为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这是根据世界银行 2025 年 1 月版的全球经济展望 (GEP) 报告得出的。该报告预计,2026 财年和 27 财年印度经济将稳定增长 6.7%,显着超过全球和地区其他国家。相比之下,2025-26 年全球预计增长率为 2.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WEO)的最新更新也强化了印度强劲的经济轨迹,作为对世界银行报告的补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印度 2025 年和 2026 年的经济增长将保持在 6.5% 的强劲水平,与 10 月份早些时候的预测一致。
然而,有人担心增长率较早先预测的 7% 以上有所放缓。 Crisil 首席经济学家迪普蒂·德什潘德 (Dipti Deshpande) 解释说:“由于财政冲动减弱、高利率和更严格的贷款规范打压了城市需求,印度 2024 财年 GDP 增长率放缓至 6.4%。然而,印度经济仍然保持着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的地位。去年滞后的私人消费在本财政年度因农村需求的推动而有所回升。与此同时,消费者价格通胀正朝着央行的目标迈出一小步。尽管经济疲软,但食品通胀仍然较高,并且一直是政策降息的主要障碍。”
她补充说,“尽管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仍然很高,印度的增长仍然是国内驱动的。在较低的经常账户赤字、充足的外汇储备和宽松的外债状况的支持下,其对外部门也表现出了韧性。”
与专家的讨论和对几份报告的调查表明,从纯粹的数字角度来看,Akshat Shrivastava 的说法可能有道理,但在当前情况下可能并不完全如此。正如 Kotak Mahindra AMC 的 Nilesh Shah 所解释的那样,考虑到政治结构,印度和中国的经济模式并不具有严格可比性——“专制中国的经济模式与世界其他国家有很大不同。包括印度在内的任何民主国家都很难效仿。印度必须在其文化和价值观中成长。通过让我们的企业家自由发挥,这是可能的。我们改善了营商环境,但还需要跨越式发展才能与中国竞争。”
在预算案发布之前,重点需要放在推动消费和推动 2024 年遭受严重损失的资本支出上。通胀,尤其是持续保持在 9% 左右水平的食品通胀是另一个棘手的问题。从很多方面来说,这一直是印度央行更加积极降息和推动消费和资本支出水平快速启动的限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