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改变法律服务

全球化带来的跨境贸易和投资流量的显着增加也促进了法律行业的全球一体化。这一趋势为包括印度在内的全球传统保守行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许多贸易条约和协定除了促进贸易外,还开始纳入法律人员跨境流动的规定。 1995 年《服务贸易总协定》包含了服务流动的规定,包括法律规定。同样,一些区域协定也建立了支持这一点的框架,例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 年)、《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服务框架协定》(1995 年)、加拿大和加拿大之间的全面经济贸易协定。欧盟(2016)等

然而,这些条约仅允许法律人员在监管监督下进行临时跨境流动。在市场几乎完全统一的情况下,欧盟在这方面脱颖而出。欧盟推出了《律师设立指令》(指令 98/5/EC),以鼓励联盟法律市场的更大程度一体化。

在印度,法律人员跨境流动问题是通过诉讼产生的。据称,某些外国律师事务所未经授权在印度设立了办事处。这在孟买和马德拉斯高等法院受到质疑。最终,该案提交至印度最高法院,该法院于 2018 年通过一项判决,规定只有根据 1961 年《律师法》条款注册的律师才可以在印度“执业”法律。

尽管如此,法院还是允许外国律师在“飞进飞出”的安排下“临时访问”印度提供法律咨询,并指示印度律师协会(BCI)就此事制定规则。 2023年,BCI出台规定,允许外国律师在“互惠”原则和“飞进飞出”模式的基础上,在特定条件下访问印度并提供法律咨询。

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逐渐认识到促进法律人员跨境流动的必要性。中国选择不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排除外国律师事务所。相反,它专注于加强法律教育和促进经验分享,以提高国内法律部门的竞争力。据一项估计,约有250家外国律师事务所在中国开展业务。同样,巴西律师协会成功地解决了部分律师界的反对意见,以促进国内外律师事务所之间的更大合作。

法律实践日益国际化是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新加坡、迪拜和伦敦等城市全球法律中心的崛起就是这一趋势的明证。与环境、社会和治理合规性、数据隐私、数字法、国际交易等相关的法律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解决这些领域的法律问题需要协调一致的跨国反应。

对此,国际律师协会等组织在过去二十年也制定了标准,涵盖国际仲裁、法律道德和法律职业独立性等领域。尽管不同司法管辖区存在监管和文化差异,但这些标准旨在使全球法律实践更加统一。

由于“法律科技”的兴起,基于国界的传统法律生态系统正面临重大颠覆。人工智能 (AI) 和无边界云数据室等技术不仅挑战国家法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质疑基本法律原则。在这种新范式中,曾经在传统法律框架中发挥核心作用的委托人已被“用户”所取代。关于人工智能如何与国家法律保持一致,以及如何审查计算机用于提供法律结果的算法假设,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只是全球法律界必须解决的一些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必须承认法律生态系统不仅变得日益全球化,而且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全球法律作品市场超过1.1万亿美元,这一规模与全球信息技术服务市场的规模相当。从历史上看,其中大约 40% 集中在北美。这种地区主导地位正在逐渐转向印度、中国、西亚和拉丁美洲等快速增长的经济体。这种激增是由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持续多元化、甚至监管框架复杂性等因素推动的。

为了跟上不断变化的形势,印度法律部门需要一场质量革命。转型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法制教育。除了少数例外,法学教育体系常常给人一种平庸的感觉。这强调了对课程进行彻底改革的必要性,其中包括接触外国法律、法律技术和其他现代元素。例如,印度法学院的研究生阶段一般不教授外国法律。

与任何其他职业一样,法律领域不能保持低技术水平。尽管一些大型律师事务所已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和类似技术进行案件分析和记录管理,并且政府正在通过电子法院等举措促进数字化,但律师的技术素养仍然有限。不应将法律技术视为对该行业生存能力的威胁,而应通过激励律师向客户提供更智能、技术驱动的价值来鼓励其采用。在此背景下,促进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明智的解决方案并改善诉诸司法的机会至关重要。此外,在公私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最先进的创新中心具有巨大潜力,特别是对于合法初创企业而言。

印度法律部门应该拥抱这些趋势和它们带来的竞争,并在本世纪第二个季度引领潮流。

作者是法律和司法部、最高法院和公司事务部的财务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