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下旬,中国推出了第六代隐形战斗机,标志着其快速发展的军事能力的又一次飞跃。这种新飞机被认为是 J-36 计划的一部分,被称为“白象”,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作为亚洲军事主导力量的地位。这些尖端喷气式飞机的亮相标志着中国不断增长的技术实力及其对武装部队现代化的承诺。与此同时,印度自己的战斗机项目的进展仍然陷入拖延,印度空军(IAF)仍在等待其本土光辉战机的全面交付,尽管最初承诺快速生产。
在第 21 届 Subroto Mukherjee 研讨会上,IAF 首席空军上将 AP Singh 谈到了光辉轻型战斗机 (LCA) 项目令人震惊的延误,强调尽管 HAL 已于 2016 年开始交付,但 IAF 尚未接收首批 40 架光辉战斗机。他的话清楚地提醒人们印度的国防雄心和生产速度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第一架飞机飞来2001年——17年。然后,15年后——2016年,入职典礼又开始了。今天,我们已经到了 2024 年,我也没有第一批 40 架飞机。这就是生产能力。我们需要做点什么。”
这些延误不仅仅是技术故障;它们对印度的国防准备具有现实意义。尽管“光辉”项目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但印度仍然面临生产瓶颈,国营制造商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 (HAL) 无法扩大运营规模来满足印度空军的需求。造成延误的主要原因是关键部件的安全延迟,例如通用电气的 GE-F404 喷气发动机,这对光辉战机的性能至关重要。
当印度自己的生产线陷入停滞时,中国却大大加速了其军事现代化。 J-36预计将成为未来空战中的一支强大力量,它将在未来几十年内为中国带来空中优势。空军上将辛格指出,“中国正在大力投资空军,最近推出的新型隐形飞机就是一个例子。”
中国的军事进步不仅仅是一个地区问题——它们具有全球影响。随着中国推进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发,印度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追赶的竞赛。目前,印度的重点是其第五代战斗机项目——先进中型战斗机(AMCA),该项目仍处于设计和开发阶段。由于中国已经推出了第六代技术,印度的AMCA在能力和生产速度方面可能会落后。
鉴于目前印度空军战斗机中队的短缺,光辉战机的延误更加令人担忧。虽然印度需要 42 个中队来维持空中优势,但目前仅运营 30 个中队。中队的缺口使得印度空军越来越依赖过时的平台和外国喷气式飞机(例如法国阵风战斗机)来满足作战需求。
光辉战机的生产速度低于预期,加剧了这个问题。即使引进了 LCA Mark-1A,印度空军仍远未满足现代化、自力更生的空军的要求。空军上将辛格一再强调这一关键差距,强调 “技术延迟就是技术被否定。” 随着印度努力扩大自己的战斗机生产规模,它有可能失去地区力量平衡。
为了应对这些日益严峻的挑战,辛格呼吁私营部门更多地参与国防制造,这可能有助于加快光辉战机等关键系统的生产。他强调竞争的重要性以及多种生产来源以提高效率的必要性。 “我们需要让一些私人球员加入。我们需要竞争。我们需要有多个可用来源,以便人们警惕失去订单。”辛格说。
此外,印度空军负责人指出,增加对先进制造工艺的投资对于提高生产速度是必要的。 “生产机构必须投资先进的制造工艺,以提高速度。提高人力技能和扩大生产规模至关重要,”他说。这些变化不仅会提高生产率,还会减少印度对外国技术和系统的依赖。
虽然私营部门的参与可能会加快生产速度,但辛格承认,在国防领域追求自力更生(Atmanirbharta)是有代价的。他解释说:“如果需要,我们可能不得不花费更多资金并以更高的价格购买,摊销研发部分和有限的数量将推高成本,但会带来急需的自力更生。”然而,如果印度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强大、自主的国防工业,那么印度就必须接受这种权衡。
• :启动“光辉”计划以更换老化飞机。
• :光辉战机的第一架原型机升空。
• :光辉战机在印度空军服役,但产量未达到预期。
• :尽管 HAL 最初承诺快速生产,但截至今天,首批 40 架光辉飞机尚未交付。
这一时间表与中国军事进步的快速步伐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印度国防采购流程迫切需要改革。尽管印度正在向自力更生迈进,但时间表延迟的现实可能会破坏这些努力,特别是在中国等对手竞相领先的情况下。
在中国军事大举进军的背景下,印度难以履行光辉战机订单,凸显了局势的紧迫性。光辉战机生产的延误不仅与内部效率低下有关,而且与内部效率低下有关。它们事关国家安全。随着中国在第六代战斗机方面取得进展,印度空军面临着在技术竞赛中落后的风险,导致其国防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