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6年预算的背景凸显了提高印度经济增长的就业强度以及解决收入和工资水平停滞问题的必要性。它还同时重新引发了关于印度“中产阶级”的规模、地位和潜力的争论。政策制定者注意到,那些属于相对“富裕”的社会经济阶层的人也在寻求预算中的税收减免,将自己伪装成中产阶级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消费市场调查也证实了中产阶级中位数及以下阶层“萎缩”的传闻。 Kantar 报告称,与 2019 年相比,2024 年中下阶层家庭数量下降 25%,而富裕家庭数量激增 86%。可以肯定的是,这一趋势也反映在所得税数据中——年收入超过 500 万卢比的纳税人几乎占 2023-24 评估年(AY)所有纳税人报告的总收入的一半。换句话说,低收入群体在国民收入和应税收入中的比重都在下降。简单地说,印度的中产阶级并不富裕,尽管富裕阶层显然不是、也不可能是中产阶级。
该国的收入结构并没有像许多人预期的那样从倒金字塔型转变为菱形型,中产阶级不断壮大。来自生产商和零售商的销售数据表明,在后疫情时代的挥霍之后,除了超级富豪之外,大部分城市消费者已经疲惫不堪。很可能的情况是,数十万人在跨越(收入)纳税人的门槛后,却跌破了门槛。对于一个渴望到 2047 年将中产阶级人口从占人口 30% 多一点增加到超过 10 亿或 60% 的国家来说,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在这种情况下,报告援引家庭消费支出调查(HCES)的结果显示,贫困发生率“急剧下降”。对于这些假设,Suresh Tendulkar 委员会在一年半前定义的贫困线适用于 HCES 的调查结果。这些贫困标准已经严重过时了。因此,90% 的印度农村人口在 2023-24 年的平均月人均支出低于 5,763 卢比,而位于金字塔底部的 0-5% 的“脆弱阶层”的人均月人均支出仅为 1,677 卢比, 5-10% 阶层 2,126 卢比。鉴于近年来的高通胀率,这些数字反映出大部分人的购买力非常低。
在外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国家中短期经济战略必然是依靠内需。政府揭露富人要求进一步减税的谬论是正确的。然而,尽管消费整体低迷,但提高优质商品的商品和服务税率并不是正确的策略,因为优质商品的需求仍然很高。对高端物品和服务征收禁止性税收只会加剧就业危机,并形成恶性循环。只有 6.7% 的印度人口提交了所得税申报表,而实际上只有 3% 的人对工资收入纳税。虽然这个基础需要扩大,但现在的政策重点应该是如何提振总需求,更大力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真正的中产阶级提供宽松的税收优惠是合理的。